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实现管理的人性化
1.“以人为本“是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理念,此类学生群体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首先,对待这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本,实现管理的个性化和科学化,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重视引导教育,重视素质教育,减少生硬管理,实现管理的人性化。其次,注重情感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对学生进行情感投入,真心诚意地为学生着想。以笔者遇到的学生为例,都是专科的学生,并且为非艺术类,他们进入学校学习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这当中有一部分同学文化成绩低,基本没有艺术基础,其中有一部分为体育生,在对他们的管理中就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毫无兴趣,可是对艺术的学习又不知从何下手,所以,他们在学习上感到迷茫;此外,他们在生活上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寝室卫生和自我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他们的管理不能是强硬的和模式化的,所以,对于他们的管理,应从他们的兴趣爱好着手,深入他们平时的生活中,空闲时间和他们聊天,和他们打篮球,和他们打游戏,做他们爱做的事,和他们尽可能的拉近距离,先和他们“做兄弟”才能和他们做“师生”,他们对你的感情应该是从做朋友开始的,然后对他们由浅入深地进行说服教育。
2.以学生为本,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就要实现管理手段与方法的科学化。在管理手段和科学方法上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类学生千差万别,学生个性特点各不相同,在管理方法上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注意艺术性和委婉性;二是管理方法的创新性和适用性。科学的管理要求在方法上创新,通过方法的创新带动管理内容的创新,开创此类学生管理的新局面。在创新管理方法中一定要注重方法的适用性,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在继承传统优秀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管理方法产生实际的效果。
3.提高“服务学生”意识,进行人文关怀。学校和辅导员都应该摒弃以往管理学生的意识,树立服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观念,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积极利用学生组织的作用,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服务,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学校大家庭的温暖。重新明确和强调班级、年级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心理委员的责任范围,通过学习委员来反应同学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校应及时给予帮助。生活委员在平时的生活中,发挥观察和收集反应同学生活情况的作用,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反馈,再由辅导员或学校给予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帮助。通过班干部、年级干部、校级干部的作用,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网络,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帮扶。
4.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全方位拓宽学生管理渠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渠道。当代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强,并且充满好奇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新事物。目前,大学生广泛使用QQ、人人网、微信等交流聊天工具,喜欢上传照片和朋友圈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及时地跟上学生的速度和思维,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最新的心理动态,并且及时地和学生用QQ、微信、人人网等工具进行交流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直接、更方便、更快捷地随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