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2025年10月14日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通过历史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切实加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集历史性与政治性于一体,既应注重历史教育又应注重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是影响本门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探索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教学法显得格外必要[2]。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实效性差。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政治理论课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导致学生对这些课程既不重视也缺乏兴趣。但是,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张扬、热情活泼、多才多艺、喜欢彰显和表达自我。因此,传统教条式的教学方式与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显得格格不入,导致教师教得费力不讨好,学生上得也是怨声载道,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历史情景剧”教学法是情境教学法与参与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3]。它指的是授课教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中,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罗列出中国近现代的大事件,学生自主选择相应事件作为背景进行剧本创作,然后穿越时空以现代人物的身份去身临其境地演绎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