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风格的改变

(三)语言风格的改变

首先,趋向于口语化。新媒体时代下,随着海量数据,使得受众在浏览信息时往往选择一扫而过,由此要求播音主持语言要尽可能口语化,避免提供太多的专业术语,让受众更好地获取有效信息。播音主持通常是通过文本开展阅读,目的在于向受众传播正确有价值的信息。然而,伴随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受众对事件浏览的速度明显加快,因而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趋向于口语化,口语化可有利于受众更快速、便捷地接收到信息的关键点。而播音主持的口语化并非意味不遵循字正腔圆的标准,而是要在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的基础上,可在各种语境下使用各种语气、语调,达成语言的有序过渡,进而切实做到贴近受众,所以,专业基础依然很重要。

其次,语言的个性化。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越来越注重创新及个性化的呈现。现阶段,很多播音主持人之所以被受众所喜爱,很大原因是他们均有着各自的个性,他们会结合节目的特点,语言风格多变,营造一个良好的节目氛围,让广大受众更好地融入节目中。而传统播音主持相对单一,通常要求主持人要端庄严肃、语言统一。在现阶段语言环境下,节目形式越来越丰富,在各式各样节目环境中,受众对节目的需求、审美不尽相同,因而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应当关注自身语言的个性化发展,如此一方面可提高对受众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提高节目的影响力,使自身节目为更多受众所喜爱。

最后,语言趋向于时尚化。新媒体时代下,作为网络的一大典型特征,时尚化已然转变成一种艺术得以不断发展,语言传播时尚化也越来越为受众所关注,因而播音主持同样要紧随时代发展趋势,提高对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时尚化的重视度,在节目和事件传播中适当引入一定的时尚化语言。在当前语言环境下,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审美需求不断发生转变,为了满足自身时尚习惯,受众开始越来越注重播音主持语言的时尚化[4]。在此基础上,播音主持人为了对受众时尚化需求予以满足,其播音主持语言同样不断朝时尚化方向发展。播音主持语言时尚化可增进受众对播音主持人的喜爱程度,还能够使受众在愉悦的语境中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那是不是传统媒体会彻底被新媒体取代呢?其实也不尽然。不论新媒体现在的地位多么重要,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始终占据着权威的地位。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在时效性上拼不过网络,但意见领袖的地位始终无法撼动。毕竟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越来越多,而主持人作为传统媒体的形象既要保证时效性,也要保证真实性。所以,传统媒体必须改革,而改革也要从传统媒体教学中开始。新媒体的发展其实是给予播音主持工作者新的机遇和挑战,而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也应该加大语言功力提升的基础上,培养新媒体意识,在保留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性课程。而这一点,本学院在近年来的教学中也在不断实践。比如今年应对网络游戏的火爆程度和时代的需求,增添了《游戏解说》课程。另外,也开设了一系列的提高班,开始针对现在的新媒体大环境进行训练。比如,演播一体化,出去采访时的网络直播等。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主持人敬一丹曾说:“当《焦点访谈》遇到微博,也就是当电视遇到网络时,电视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微博,拓宽了人们的言论渠道,每个人都有了麦克风,每个人都有了摄像机,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现在是一个媒体生态重新形成的特殊时期,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不得不‘与狼共舞’的时代,如果电视跟不上年轻人的思维步伐,那么将失去观众。”[4]所以,要适应,但不能盲目改革。要保留我们根本的专业技能,也要学会增加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