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辅导员的培养机制

(二)健全辅导员的培养机制

艺术类院校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一味地依靠热情和经验不能满足这个岗位的职业需求,需要辅导员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对学生管理工作有专业性的指导与教育。所以,完善艺术类院校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对于确定辅导员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1.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的有效性

在培训过程中,更为关键的是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与技术能力,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理论层次,另一方面使之在社会、管理、伦理学、政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有效提高。在进行上述培训的同时,还应强化其实践力、表达力、沟通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使辅导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身的工作,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最终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优秀人才[4]

2.优化辅导员知识结构

复旦大学做过一些积极的尝试,他们将整体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特色课程为选修课程。就像现在大学生的学分制一样,所有辅导员必须修完所有必修课程得到一定学分,再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需要,选择性地参加特色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这些尝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艺术类院校辅导员队伍培养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将政治理论、心理学、法律以及学校专业和学生特点等纳入课程体系中,像艺术理论知识等特色性的课程可以通过培训、讲座、展览、演出观摩等形式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