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组织行动
创作素质的培养其重点就是建立学生组织行动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行动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舞台行动与规定情景的关系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舞台行动内部动作和外部动作的统一是创造完美人物形象的基础。因此,在训练中要以综合练习为主,不能把单个的元素训练割裂起来,每一个生动有机的行动都是涵盖了所有的创作基本元素;真实与信念、注意力集中、判断、感觉、规定情境、假使与想象情绪、情感与自我感觉、节奏与交流、组织舞台行动等,重点强化提高演员创造力与形象思维开发。
方法:观察生活的训练是创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观察生活不是把生活照搬在舞台上来,而是培养学生观察与模拟,想象与创作的能力。我们很多老师却错误地理解为小品结构和编剧方面如何出“新”“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学生逃离课堂,最后只有应付回课,偏离了教学重心。演戏演人;演人演心。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在观察生活中应该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心理世界。要严格要求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认真揣摩人物,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细节到整体地去观察人物,从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面部表情、穿戴打扮以及情感变化等入手,直到心里、形体都惟妙惟肖地体现出来为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组织有机行动和这段生活紧密联系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方法,哪些是可以用来舞台呈现的,哪些只是艺术事实等之间的区别。
理念:在方法掌握的同时要学会做人,这是学习创作的深层次审美思维。如果创作没有上升到艺术哲学思路上,表演教学和角色创作只会流于表面、肤浅或者本本主义之流。这些问题又回到原点,艺术到底要表现什么?是个人小“我”之见?还是要干预生活?还是传递人性的真、善、美?教学和创作中现在之所以出现问题,关键点就是艺术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如果在教学和创作中,没有培养学生深度的人文情怀——对人物命运的终极关怀,作品将流于一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