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主义看电视剧《白鹿原》的创作特色
2025年10月14日
从现实主义看电视剧《白鹿原》的创作特色
高 兰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编导系 成都 611331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初,新现实主义与新浪潮在中国传播开来,产业化成为中国影视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文艺工作者对现实主义的热情显示了对时代进步的渴望,也因此产生了诸如《白鹿原》这样的作品。本文从电视剧《白鹿原》著作的写作、改编、角色刻画、主题、情节设置等角度入手,浅谈了《白鹿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关键词:现实主义;白鹿原;改编;文化思考;人物刻画
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是现实主义术语最根本的定义。现实主义对中国影像产生影响,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界。当时的文艺界思潮林立,随着时局的变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像追求为左翼文艺工作者信奉与推崇,并逐渐成为进步文艺的主流,电影也受到深刻影响。今天回头来看,我们必须承认,大多数时候,影像创作者把现实主义等同于现实题材。相对于轻视写实、推崇写意的中国文艺传统,文艺工作者对现实主义的热情显示了对时代进步的渴望,也因此产生了伟大的作品,比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大量涌现的现实题材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