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在蒙古族舞蹈中意义
2025年10月14日
(三)道具在蒙古族舞蹈中意义
道具在蒙古族舞蹈中有很重要的意义,道具的运用更能表达蒙古族人们内心的情感。蒙古族舞蹈用道具表现的形式有很多,有自娱自乐型舞蹈、宗教祭祀型舞蹈、表演型舞蹈。例如:筷子舞、盅碗舞、灯舞都是表演型舞蹈。筷子舞在节奏上属于很有节奏性、较快,身体幅度较大。盅碗舞由于头顶碗、手拿盅子,在身体上有所局限,所以,节奏上就比较缓慢,动做幅度较小。筷子舞和顶碗舞都是蒙古族人民在吃饭高兴时,拿起这些来跳舞,从而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而这类舞蹈在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上都有很深远的意义,并在以后的创作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蒙古族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马对于蒙古族人民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朋友,他们不仅用舞蹈表现马的外形,更是把牧人对马的深切感情融会在舞蹈之中。在道具中,马鞭是不可缺少的。马鞭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运用主要表现骑马人在马上挥鞭帅气的一面,在舞台上大多是独舞的表现形式。羊皮鼓也称太平鼓,主要表现人们在劳动时的场景,由妇女表演,她们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这类舞蹈属于自娱性舞蹈,都比较贴近生活,这类舞蹈也增加了草原文化性舞蹈的魅力。宗教信仰对于一个民族是非常重要的,查玛舞和安代舞都是宗教舞蹈。查玛舞一般都是戴着面具在舞蹈,主要用于跳神、打鬼和宗教节日时表演,面具在舞蹈中主要起到吓鬼的作用,由于身上不受道具的限制,节奏较快,查玛舞的动作较灵活,是多人表演。安代舞蹈节奏轻快,围成圆圈多人舞蹈,在舞蹈中用甩手上的红绸来表达内心求神求雨求治病的想法。这类舞蹈在蒙古族地区广泛流传,也对现今蒙古族舞蹈的创作、表演和教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