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内化引导,实现“两层面”的转变

(一)注重内化引导,实现“两层面”的转变

1.加强内化,实现向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转变。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1]如果教师教育引导过程中处在居高临下的姿态,纵然其“不厌其烦”地进行专业宣讲、理论灌输,但其结果必然是收效甚微。所以,高校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将教育的主动权尽可能下放,尊重“90后”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日常的教育引导过程中加强艺术类专业课程教育内容内化,逐步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转化。

2.典型引导,实现向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转变。伴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90后”艺术类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眼界与视野得以开阔,交往与互动得以增强,其“三观”也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并逐渐呈现差异化特点。因而,高校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就应充分重视“90后”艺术类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层面的差异化发展趋势,比如笔者所在学院采取的“大一通识教育学习、大二分班差异学习、大三反馈模拟学习”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90后”艺术类大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学习,开展以点带面的典型引导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