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融入艺术课堂
“互联网+”学习是艺术学生获取新理念、新思维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就传媒专业来说,面对互联网时代,传播媒介每天都在日新月异,如今互联网让数字化媒体的飞速发展,如果学生一味按照传统方式学习,那么毕业后所学的内容将会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艺术专业一定要跟上主流发展变化的速度,“互联网+”的融入可以拉近学生与艺术发展之间的距离。艺术类高校更应该抓住“互联网+”这一途径,改变传统教学的封闭性,将“互联网+”请进艺术的课堂,发挥其正能量。
1.传统课堂与“互联网+”融合的教学模式
由于艺术专业本身的特征,要求其具备发展的眼光,但是,艺术理论课依旧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艺术理论课包含艺术概论、艺术发展等理论部分较为枯燥,一直以来的课堂效果都差强人意。如今融入“互联网+”后,这部分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及分组讨论的灵活形式来完成,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打破原本枯燥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又让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同时,艺术专业教师可以作为课堂的管理员,在网络课堂上引领艺术类学生的大讨论,发现当下最新的艺术界动态,启发学生艺术的创新思维,开拓设计思路眼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网络文化与时俱进地传播艺术知识,占据艺术课堂的主动权。
2.根据个体情况启发自主学习模式
艺术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艺术需要一定的沉淀与积累。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也不同,传统的课堂只是一味地讲授,没法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一些偏远地区的艺术生在学习中基础较为薄弱,视野受到局限,思维不够敏捷,在学习上进步缓慢。例如,实践性很强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对专业技巧理解容易,但实践很难,每个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一样。融入“互联网+”后不但可以迅速更新教学内容,还可以与国内一线主流媒体保持一致。毕竟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提供观摩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一人也没有办法一一回复学生的疑惑,课后的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更加重要。“互联网+”最大限度地克服了空间和时间带来的不便,通过看、听、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拉近学生与社会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同时,“互联网+”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本便捷的教科书,让查阅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随时随地可以开始学习。这种“一对一”的学习形式,充分帮助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互联网+”可以通过因材施教地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