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外的新要求
1.灵活的跨界主持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媒介融合、跨界发展。早在很多年前,北京电台著名主持人苏京平便开始与北京电视台合作,主持电视节目《FQJC》,每期节目都会以一对夫妻的真实经历为主线,穿插话剧小品的演出,讲述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故事。节目播出后,苏京平随即又出现在广播节目《RSRX》中,引导听众就《FQJC》当期故事展开话题讨论,寻求夫妻和谐相处之道。两大媒介联手,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别开生面的节目,收听率、收视率不断攀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苏京平也被誉为广播界里的“电视明星”。
2.较强的活动策划能力
自主持人中心制的概念提出并逐步实现以来,一些主持人真正成了一个节目的灵魂。河南电台交通广播成立了河南首家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NF工作室”。在“NF工作室”的策划下,人民广播电台各频率联动,推出了“爱心送考”活动,吸引了全省众多的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参与。当年高考爱心送考车辆达到3万辆,直接受益考生12万人次。“爱心送考”活动已经成为河南文明交通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重要活动品牌,主持人南方本人被聘为河南省文明交通形象大使,并被业界誉为“专家型节目主持人”。
3.扎实的语言演播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这就要求广播媒体对音视频节目同样采取碎片化的处理。人民广播电台手机电台与河南移动合作,开始通过手机这个平台全面推介河南电台的节目,其中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碎片化,即最多以3分钟为单元进行主题设置。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娱乐节目《FF欢乐汇》为此专门调整了节目的形态、结构,变以前讲复杂曲折、情节完整的新闻故事为讲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笑话段子,主持人刘菲、一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精彩演绎人物角色,加上精良的后期制作,很快就在网上、网下赢得了一大批受众的认可和追捧。
4.丰富的舞台掌控能力
随着“开门办广播”理念的不断落实,广播主持人开始逐步走出直播间,参与各种跨界融合的线上、线下活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共举办各类旨在打造媒体品牌、提升媒体价值的活动252场,这些活动多在广场、剧院、社区等公共场所举行,现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电台等全媒体共同参与,有些大型活动如全台的推介更是实现网上直播,这些都对主持人的现场掌控能力、舞台调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继续进步,未来广播发展必然会呈现出更多的融媒体特征,传播介质更加多样,传播手段更加丰富,节目类型也将趋于多元化。传统广播主持人只有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与时俱进,才能够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过硬,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的广播主持人。
参考资料
[1]李雪.全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新闻知识,2014(7)
[2]蔡昕蕴.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赵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J].新闻知识,2013(9)
[4]周子琳.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艺术教育,2016(2)
[5]谢宁.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4)
作者简介
刘鑫(1985—),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普通话语音与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