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机械式练习的存在感应该提高

(一)结论——机械式练习的存在感应该提高

20世纪90年代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和他的同事开展的一项针对杰出的学者、艺术家和运动员的研究,历时5年之久,研究选取了各个领域中杰出的20位成功人士进行了匿名访谈,其中涉及著名的钢琴家、奥运游泳冠军、雕塑家以及数学家等等,另外,还对这些成功人士的家人和教师进行了补充访谈,以获取更加充分的信息。本杰明和他的同事们经过仔细的研究采集得来的信息,期望从中能够得出一些结论解释究竟是怎样的共同点能够使这些成功人士有效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使得他们和普通人能够区别开来。最终,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是天赋造就了这些普通人的非凡成就,而是因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勤奋的好习惯,即不畏挫折和失败,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与完善自己的事业。这恰恰证明,不仅仅是语言学习,任何一个学科想要取得超越性的成绩都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汉语正音教学与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在理论设置、教学性质与模式、正音训练技巧的探索以及教材的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开创性成绩,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对于教学实践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仍然未能解决汉语正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虽然现在已经有许多学者从教学、习得角度对汉语正音教学进行研究,也有一些学者结合其他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理论研究,但效果不佳。笔者经过观察、访谈和实践得出一个结论:即我们应该提高机械式练习在汉语正音乃至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存在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绝不是说要废弃“机械式练习”方法,如果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得不够理想,该熟记的没有记住。那教师采用适当的“机械式学习”教法又有什么不妥呢?我们倡导的机械式练习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练习,会消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厌恶感,努力为学生创设“机械式练习”的良好氛围,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记忆规律,合理地安排记忆内容和练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