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语言表达学习中发声对肢体语言训练

(一)有声语言表达学习中发声对肢体语言训练

在有声语言表达训练中,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仅能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含义化为简单的肢体动作,更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表达技巧。作为表达者,其在表达有声语言之时,发声是必将经历的环节,而在此环节中,若想正确表达出作品原本的内涵以及充分体现出作品的情感,便需表达者放开身体的各个发声器官,为之后的表达过程做足准备。与此同时,作为一名表达者,应当理解到自身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将是表达作品的有效工具,因而在表达作品前,必须对各个部位的“乐器”进行热身。当然,在此过程中,正确的姿势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一个正确的姿势才能让表达者随心所欲地控制住自身气息,继而让这股气息在自身腔体内灵活进出,以保持高水平的表演层次。因此,一名好的演员或者舞台主持人,具备良好的肢体语言习惯将是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与此同时,在实际的表达过程中,为控制自身气息,其头部应保持面向正前方,切忌低头或将头部抬得过高,全身肌肉该放松时应尽量放松,如此才能在作品要求释放情感时,做到立即爆发,以满足作品对表达者在情感方面的要求。当然,在表达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微笑的状态,如此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表达者饱满的热情。部分表达者,其在表达作品时,始终感到自身所表达之情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将问题归咎于自身的发声方法上,实则不然。表达者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大多是受肢体状态的影响,身体过分紧张、松懈或是站位都可能对气息的正常运用造成影响,继而让声音显得单薄、沉闷,自然也就难以让声音具有通透感。

正确的手势亦对表达者的表达状态有着一定的影响。如在实际的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针对教师所讲的部分专业术语,若表达者无法透彻理解,那么搭配合理的手势将能对表达者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此外,当表达者在表达练习中,时常出现胸腔共鸣无法完全打开的情况,此时不仅将导致表达者的气息上浮,并会影响发声的音量。对此,表达者便尝试将手势运用于发声过程中,在大臂的带动下,随着双手的慢慢打开,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胸腔的打开程度,抑或是将双手置于腹部前方,双手手心面对身体,继而将气息控制在较低位置,继而保持气息的畅通。

在有声语言表达训练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且这种引导的效果是教师单纯进行语言的指导所无法企及的。因而作为表达者,其在实际的有声语言表达训练过程中,应务必认识到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进而快速掌握正确的发生方法,以确保有声语言的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