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照明》课程教学改革
影视照明的实践性比较强,要求经验丰富,可以应对诸多复杂情况,驾驭各种影视照明工作。如果我们培养出的专业照明人才不仅适应不了社会,也严重地脱离了社会,证明学生所学知识是“无用”的。所学无所用,直接导致的结果也必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会从事影视照明工作,因此,在培养编导专业的学生时,不应该完全按照影视照明行业要求,而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我院编导专业《影视照明基础》课程开设于第二学期、《影视照明技巧》课程开设于第四学期。当我们进行《影视照明技巧》课程时,同学们已经分别学过《影视照明基础》《影视摄影》《影片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在这些课程上都已讲授过光线,因此,虽然光线不仅仅是视觉产生的基本条件,而且光线对于视觉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如此,我们在第四学期开设的《影视照明技巧》课程上,重点讲述光线在视觉艺术中起外部引导和内部引导作用的心理学依据。选取优秀片段临摹,分析光影对于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通过片段临摹掌握光影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
1.以影视照明为核心构建综合型知识体系
与本学院其他专业老师以及本校其他学院建立交流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贡献,分析其他学科和影视照明课程的关系,在影视照明理论知识传授中,构建出以影视照明为核心,结合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型知识体系。例如,在拉片过程中,以不同的角度来对片子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专业创新提供文化知识,为打造自主创新式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
2.实践操作课堂——进阶性
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是世界电影教育最重要的基地之一。由它创立的电影学派,将好莱坞商业电影和欧洲艺术电影完美融合,由它培育的电影大师,在导演、摄影和表演之间穿梭自如,在录音、灯光和剪辑领域完美表达。例如:好莱坞的导演之父马丁·斯科西斯,《哈利·波特》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中国台湾著名导演李安等等。该学院之所以如此成功,一方面源于它的地缘与强大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便是它的教学理念。该学院课程的安排多元而丰富,大致倾向于实用、应用为主。例如:电影拍摄制作、电影表演训练、电影制片、电影剧本写作、电影拍摄、3D立体动画等,并要求学生必须学以致用,及时参与实践。作为全球艺术类院校的领头羊,纽约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培养了无数享誉业内的电影人士。借鉴其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结合学生实情,提出建立具有进阶性的实践操作课堂。
(1)调整考核模式
实践教学之所以迟迟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核心原因是考核模式不匹配。虽然一直强调要解放学生思想,发挥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及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最终的考核模式还是停留在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以学生最终的理论分数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成绩,这让学生不能放心投入实践操作的学习中,认为实践操作是浪费时间,影响考试成绩;而教师也不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性教学、不能顺利地进行实践教学。一方面是自己的实践教学成绩不在教师教学考核范围内,投入大量的实践性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造成教学考核成绩下滑;另一方面,学生思想上对于实践的不重视,对于实践操作教学配合度低。
为了让师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操作的教学与学习中,我校实践操作课堂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调整考核模式,采用“比例式”考核方法。依照教学任务,将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组合,作为考核的最终成绩。
(2)任务驱动模式——片段模拟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现当代中国教育的主流模式。该模式可以很好地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但是,很容易产生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在课程改革中,对于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既达到了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片段模拟。要求以光线设计为核心,无论演员服装、化妆、场景布置还是拍摄方式、剪辑方式等都要进行最大限度上的还原和最高精度的模拟。这就要求学生要以“影视照明”知识为核心出发点,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在模拟片段的过程中,教师采取“放手式”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计划,自主安排。在后期成片分析中,先是自我发现问题,再是教师分析。这样让学生影响更加深刻,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单一化、模式化,让学生综合、个性地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因子,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建立和谐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给予了很大的启发。只有当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才会认为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才能从中获得自信,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并建构新的知识,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创新型人才。
参考资料
[1]张会军.影像造型的视觉构成:电影摄影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2]科拉·巴尼克.摄影构图与图像语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1.吴涵(1985—),四川会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照明,摄影策展
2.张善诚(1952—),北京人,教授,主任照明师,艺术设计系主任,研究方向:影视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