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表演中“意境感”对于演员肢体语言的引导
有声语言是充分利用声音技巧来传达内容情感变化的一种艺术。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内心强大的感情力量,并在人们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每当演员在进行人物创作或者文学作品朗诵抑或是舞台主持的过程中,心中常常能够被作品中的跌宕起伏引起一连串的情绪反应。有声语言表达作品的情感传达时,还能够让人们感受表达作品的情感,陶冶内心的情操,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好的启发。因此,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表达者全身的各个器官的肢体动作都需要积极迎合作品和表达者内心的情感,并根据表达内容积极创造一个独特和全新的精神空间,其中,在整个空间中,表达者的肢体语言则能够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来,也就是潜意识的肢体动作。这样有声语言的情感表达也就会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贴切。然而,这种独特的空间创造便需要创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意境感来支配。有声语言表达者的想象力对表达作品的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充实着有声语言表达者的内心世界,而想象的最终目的则是有声语言表达作品中所创造出的全新的人物形象。因此,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表达者应该尽量调整自己的想象意识,将作品内容和情感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意象,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意境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的审美过程中用自己的心灵去对照外界,并且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在自己的思想观念中创造出更好的意蕴和境界,其中,意境感是在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基点,也是有声语言表达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意境也就是表达者在表达的过程中,将自己头脑中想象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有声语言表达的前提就是意境。在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应该充分突出表达者的声音美和肢体美,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现意境美。因此,在创造意境之前,需要表达者全面了解有声语言的表达作品,其中,有声语言表达作品的主题是对作品内容的综合概括,所以,在有声语言表达之前,当主持人向听众报出作品名称时,则能够在观众的心中产生良好的第一意象。因此,作为有声语言表达者应该从作品的名称开始深入分析有声语言作品的内容。大部分优秀的有声语言作品都是围绕名称和主题进行展开的,所以,表达者需要根据作品中的每一句内容进行细细品味,从有声语言作品中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境。表达者应该进入语言表达作者创造出来的空间,并像自己真正处在那样的环境中一样,用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配上灵活的肢体语言和动作。这样的肢体语言才能够让观众真正感受到情景感和意境感。例如,在朗诵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作品时,朗诵者便需要充分地了解作品背景和时代背景,在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我愿化身新中国的建设者,满怀豪情,对祖国母亲的未来充满了憧憬。表达者在表达的过程中通过二度创作,化作者的情感为自己的情感。在表达过程中可以随着情感推进慢慢抬起手,并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让观众通过欣赏有声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现的有机结合,更加真实感受到祖国母亲这架破旧的水车吱吱作响,好像真实地看到丰收后那喜极而泣,挂满眼泪的笑窝,最后发自内心的呐喊,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建设新中国的雄心壮志。所以说,通过将肢体语言有机地融入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有利于让表达者的情感更加真实感人。由此看出,有声语言表达者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营造有声语言表达的意境,并巧妙地利用肢体语言,才能够让观众更好地被这种意境之感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