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现场应变
大三课程的另外一个重点则是“危机”训练。所谓“危机”训练就是着重训练主持人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变能力及节目直播中出现的危机应变能力。因为当今媒体竞争激烈,各大电视媒体都希望第一时间播出最新的资讯,当然,直播成为很多媒体追求时效性的首选方式。而重大突发性事件无疑是检验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综合实力的法宝之一。虽然每一次直播栏目组都会提前进行策划、排练,但是,直播中仍然会出现很多无法预估的因素,比如客观因素有天气、环境、失态的突变等,而主观因素则来自于栏目组自身,比如在直播中有些没有经验的记者和普通民众,在直播时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出错,或是根本说不上话,这就需要现场的主持人随机应变,把控整个现场。比如某电视台在某次直播连线中,某主持人问及一名当地政府官员有关新闻事件发生的缘由时,该官员答非所问时,该主持人马上打断其回答内容,而是继续再次提出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而不是任由其自由发挥,浪费宝贵的直播时间;还有在汶川地震报道期间,某电视台主持人发现连线记者本应该在地震一线出镜,但是对方却在成都市区的一无关酒店房间内出镜时,立即追问了其为什么会在此出镜的内容,这样一来既解答了受众的疑惑,同样还让节目内容更加真实和充实。而这些内容,在直播前都是无法预料的,所以,主持人需要通过自己的综合素质来进行现场的调整,才能使节目顺利进行。同样的,出镜记者也会碰到因紧张而出错的主持人或者采访对象,因此,如何在直播中表现得游刃有余是大三的准主持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主持人“危机”训练中,我们主要是进行了模拟节目直播,即在课堂上利用多机位和切换台,模拟电视新闻节目的“无缝连接”,比如主持人的“口播”、插片、连线、急稿相结合,让学生提早感受直播的氛围。同时,在训练中,我们也给学生设置突发性障碍,比如在模拟SNG连线中,我们有意让卫星信号中断,或是让主持人根据现场内容继续追加提问,再或是有意让提词器出错等,人为地制造一些不可预知的危机状况,以此来训练学生应变危机的能力。
当然,除了在新闻节目模拟直播中训练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大三的课程中还在晚会节目主持、社教节目主持中增加学生的应变能力实训,比如晚会节目中,本该现场致辞的嘉宾没有按时到场;或是本该宣布获奖选手,但评委还没评选出结果,需要主持人临时撑场五分钟等临时情况,这些都需要主持人马上给出正确的反应,才能使节目顺利进行。通过不断进行主持人现场应变能力的实训,让学生提前感受今后工作的重要性,也促使其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