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动律
2025年10月14日
(二)基本动律
四川凉山彝族在近两千年的奴隶制社会中,外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内受奴隶制度的剥削,加之又有不断的战争纷扰,人民的生活较为困苦,但也练就了民族坚韧勇敢的性格。杂居边缘地区的舞蹈受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在节奏动律方面表现也较活泼、欢快,而处于中心区域内的舞蹈则受等级家支观念的影响,即便在欢庆的日子歌舞也鲜有大跳大喜的情形,多数表现含蓄沉稳。
凉山彝族舞蹈具有高原民族的“顺边性”的造型特点。生活中的彝族人民常常会上下山行脚,特别是需要负重而行时,一侧脚着地,身体重心则移向这侧,双手也随之向这侧自然摆动,这样既可省力、又能减少危险,顺手顺边还能保持平衡,“顺手顺拐”这一体态慢慢地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动态。舞蹈动作的动律特征为双腿上下屈伸和双膝左右拐动;上身与腿部呼应变化成前后、左右的倾斜或扭腰;手臂舞蹈动作幅度小且动作较少,主要以顺手顺拐的甩动为变化基础。以手臂、上身、跨部、膝盖和脚踝等部位灵活配合运用,形成了四川彝族舞蹈总体动律风格和个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