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在句法结构上的共性

一、中英文在句法结构上的共性

现代汉语中常规句式一般表达形式为:“主语+谓语+宾语”。如果将此句式作为“参照句式”拿来与英语的常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

英语中的常规句式一般表达形式亦为:“主语+谓语(及物动词)+宾语”

汉语“参照句式”中,主语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为动词,宾语多为名词;在英语常规句式中也是如此。

例2:

主语   +   谓语   +   宾语

中文:我(代词)   爱(动词)  狗(名词)。

英文:I(pron.)  love(v.)  dogs(n.).

例3:

主语   +   谓语   +   宾语

中文:她(代词)  不喜欢(动词) 玫瑰花(名词)。

英文:She(pron.) dislikes(v.) roses(n.).

汉语中还经常出现一种常规句式:“主语+谓语”,此句中的谓语不需要带宾语,能单独表达完整的意义,例如,“她(主语)+哭(谓语)了。”英语表达中同样有与之对应的句式,谓语动词之后不需跟宾语,此类动词叫“不及物动词”:“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下面我们用实例进行分析。

例4:

主语    +   谓语

中文:  她(代词)   哭(动词)了。

英文:  She(pron.)  cried(v.).

例5:

主语    +   谓语

中文:  鸟(名词)   飞(动词)了。

英文:  Birds(pron.) flied(v.).

从以上四组例句中可以看出,中英文句子的语序以及相应结构位置所使用词语的词性是相同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句式不仅仅是以上的常规句式,往往需要增加一些修饰成分进行细节描述,用以说明事物特点,表达主体的感情程度,因此,汉语中更为常用的句式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定语为形容词,状语为副词。在英语表达中,同样有类似的句法结构。

例6: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中文:瘦小的  汤姆   十分地 喜欢   巨型的  狗。

英文:Skinny  Tom   greatly likes   giant  dogs.

形容词   名词  副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以上例句中,中英文的修饰成分以及修饰词的词性均是对应的。因此,汉语和英语在句法结构上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共性的。我们可以将此种语法的共性运用到更为复杂的英语语法结构中,如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

英语语法中的各种从句一直都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对从句的理解不清晰且不系统。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非英语专业的艺术类高校学生对英语的主要需求是掌握基础语法,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中的常规阅读和语言表达中,而并非精确地掌握各种词汇的细微差别以及某些小众或不常用的特殊语法点。因此,笔者认为艺术类高校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应该主要从共性的角度进行讲解,以语言的运用作为主要的目的,而非语法的精确性和个性。下面笔者以英语语法中的部分从句作为范例进行阐释说明。

汉语语法中不存在从句的概念,句子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词”,因此,在汉语中不会使用“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术语来对汉语语句进行成分划分。在中英文的共性研究中,可以借助一个过渡词将两种语言链接在一起。笔者以“定语从句”为例。上文中提到汉语的常规句式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句中的“定语”为较为常见的修饰成分,通常为形容词;英语语法中的“定语从句”同样可被称为“形容词性从句”。那么,在教学中可以将汉语中做定语的“形容词”换为过渡词“形容词性短语”。下面笔者借助数学中的集合概念来解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之间的关系。

假设“定语=X”,那么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以上句式。即“(X)主语+谓语+(X)宾语”。

1)X = 形容词

2)X = 句子

当“X=形容词”的时候,该句为简单的常规句式;当“X=句子”的时候,该句则为较为复杂的、带定语从句的复合句。下面来看两个例子。

例7:

瘦小的   汤姆   十分地  喜欢   巨型的  狗。

Skinny   Tom   greatly  likes   giant  dogs.

X=形容词“瘦小的(skinny)”

如果将X换为句子,即“X=(汤姆)来自英国”,英语为“Tom is from England.”那么该句则变为:

(汤姆来自英国)  汤姆  十分地  喜欢  巨型的  狗。

(Tom is from England) Tom greatly likes  giant  dogs.

单纯地从功能上来讲,此时的“Tom is from England”=“Skinny”,无论是句子还是一个词,它们的作用都是用来修饰中心词即主语“Tom”的。

从语法角度上讲,X句中的主语“汤姆”与原句中的主语相同,可以省略X句中的主语“汤姆”,将其改为形容词“来自英国的”,即

(来自英国的)   汤姆  十分地  喜欢  巨型的  狗。

(?is from England) Tom  greatly likes  giant dogs.

然而在英语中,我们需要一个连接性的词,替代X句中省略的部分,即“?”位置,同样用于表明其从句的“身份”,并作为纽带存在于新生成的复合句中。“Tom”是一个人名,在英语学习中知道“who”意为“谁”,代人。那么句子则为

(who is from England) Tom greatly likes giant dogs.

为了避免“头重脚轻”的现象,通常把较长的成分转移到被修饰词的后面,即“后置”。重新整理后的句子则为

Tom (who is from England) greatly likes giant dogs.

以上例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则为“定语从句”。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从句的学习中。下面以宾语从句为例,假设句子中“宾语=Y”。

例8:

我  知道  他。

I  know  him.

Y=代词“他(him)”

如果将Y换为句子,即“Y=他住这里”,英语为“He lives here.”那么该句则变为

I know he lives here.

以上例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替代了原句中的名词,做了新的复合句中的宾语,则为“宾语从句”。以此类推,英语语法中的“状语从句”则是用句子替代了原简单句中的状语部分,“表语从句”则是用句子替代了原简单句中的表语部分。

认识到人类语言的相通之处会激发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同时,在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时,适当加以归类比较,通过共性比较教学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