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型课堂是与传统教育的对接

三、思想型课堂是与传统教育的对接

思想有好坏之分,知识有正误之别。教育者的任务即是对受教育者的知识勘误,拔除毒草,留下香花。这是为正确的思想奠基的前提。此外,正确思想的产生除了依赖香花的知识外,还受到老师正确的指引,即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受教育者不同层面的质疑,以引起受教育者对于香花的注意,培养其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

无论是传统型教育和现代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指向培养具有完善健全人格的受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也会用高尚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惠泽他人,服务社会。即是说,健全的人格的培养是教育的目的。健全人格构成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独立自主思想者个体。这样的个体不但是完善人格的体现者,同时也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从孔子、韩愈、鲁迅等人的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育对伟大人格的注重和心灵的关照,他们讲教育置于心灵的救治,在完善人格的道路上昭明了后来教育的路径,但是,他们确无法关照因为时代的变化所带来的教师职能的转变。墨守成规并非一无是处,但是,裹足不前同样不值得称道。因此,在继承优秀衣钵的过程中,对衣钵的清理和审视同样也显得尤为重要。

当现代教育出现转折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对传统的关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它们殊途同归。

参考资料

[1]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郭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谢宗仙,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3]乔尔·斯普林格﹒脑中之轮——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龙宝新.知识变迁与制度调适:现代学制的知识学观照[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5]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作者简介

王海军(1979—),甘肃渭源人,博士后,副教授,现供职于西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摄影系教师,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