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视野下民族舞蹈研究——论四川凉山彝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李远航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舞蹈系 成都 611331
摘 要:区域文化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地域不同,民风民俗也有很大的区别。凉山彝族人民喜歌,也乐舞。歌舞在凉山彝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逢节日,迎送宾客,婚丧礼仪,求神祈福,劳作与自娱都有歌有舞。本文从区域文化的视角出发,寻找四川凉山地区文化风俗,探寻构成凉山彝族舞蹈特质的区域因素,对凉山彝族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民间舞蹈进行比较,研究其独立发展和而不同文化混融特点。同时微观分析凉山彝族民间舞蹈艺术特征及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种类,宏观考察舞蹈整体形式及功能,由此达到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在多维度时空间中探寻舞蹈艺术特征。
关键词:凉山彝族;舞蹈;艺术特征
本文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18年度一般项目“区域文化视野下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研究”(项目编号QYYJC18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其实质便是中华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可与赞同,并由此产生“平等交流、优势互补、文明共享、相向而行、和谐共生、命运共济”的历史承载和时代担当的共同意识。
要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应该把立足点放在这个民族区域文化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地将研究引入更深处。在民族多元性基础上,基于凉山彝族具有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互交融交织的特点,从区域视角分析研究凉山彝族民间舞蹈艺术,拓宽民间舞蹈仅以时间段落记录特点的途径,凸显出凉山不同地域彝族民间舞蹈兼收并蓄,融而未化,和而不同的艺术特征。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彝族人口最为集聚的地区,人口近265万,约占自治州总人口的51.7%(数据来源于2017年凉山州政府网),分居于不同地域的彝族,民间舞蹈既具有很多共同性,如“手持羊皮鼓起舞”“挽手而舞”“唱歌踏地而舞”等形式特点,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也有和而不同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