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英语学习兴趣的相关性
从表1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各小项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都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虽然相关性并不是太强,这说明教师积极的启发和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课堂中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除了用语言直接鼓励学生表达外,如果还能使用体态语的方式表现出教师的专注、期待、支持、尊重,丝毫没有不满意或不耐烦等等,那么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自由发表意见、观点的热情一定会被激发起来。(2)教师在说话方式上如果能做到简洁,不啰唆,音量、语速恰当,有亲切感,并能有适当的停顿来听取学生的反馈等等,学生就能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地位,而且明白师生需共同合作才能完成课堂教学。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如果教师能合理分配权力,让学生参与做决定,并且重视学生的建议或反馈,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进而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自信。(4)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经常询问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改进,那么课堂教学才有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5)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观念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拥有健康完善的人格,他们就能克服语言学习中的一些消极情感,如焦虑、恐惧、沮丧、厌恶等,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6)如果教师在面临困难时,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或想出好办法,变不利为有利,情绪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学生就能从中得到积极的情感启发,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7)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内在情感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出来,如是否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饱含热情等。教师的这些课堂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从被动、盲目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自主创造、充分发挥潜能,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课堂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