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2025年10月14日
四、结语
在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中,凉山彝族民间歌曲舞蹈已成为传授知识、表达感情、驱魂逐鬼、慰藉亡灵等重要的手段,起到自娱自乐、凝聚大众、鼓舞斗志的作用,充分体现丰富的彝民族文化积淀及厚重的思想底蕴。与其他区域相比,凉山地区彝族民间舞蹈虽种类较少,舞蹈形态简单,舞蹈动作也较单一。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仍充满质朴而浓厚的彝风遗韵,带有浓郁的地域个性风格的舞蹈,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特征。
引用文献
[1]毛绮如.大小凉山之夷族,民国三十六年,四川省政府建设厅,1947:35-36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上卷)204页,中国工SBN中心1999年12月版
[3]朴永光.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
[4]曾明,罗曲,阿牛史日,吉郎伍野.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
参考资料
[1]朴永光.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沈惹晓贞、赵明.凉山彝族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
[3]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4]彭卫红.彝族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李远航(1977—),四川成都人,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和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