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美国语言学家Harris在1952年的《语言》杂志上发表“Discourse Analysis”一文,他指出:“语言不存在于单词或句子之中,而存在于联系着的语篇之中。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强调语言的行为和活动,强调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1]20世纪80年代语篇分析正式作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开始出现。胡壮麟(1994)说:“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2]黄国文(2001)认为:“从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它涉及的是语言与它的使用情景(即语境)之间的关系。”[3]语篇分析强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评价和赏析。
在英语语篇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篇章中不同章节为基本单位,从文章整体出发,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篇章的中心思路。在整篇文章的理解分析上,首先对篇章结构理解分析;其后对句子和段落间的思维逻辑进行连贯衔接,使学生在阅读全文后及时了解主题,辨别主次要及干扰信息。在文章表述内容上解析每个句子,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英语篇章包含多个重点词汇、短语,也会有多种语义。运用语篇分析有利于解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掌握各层语义关联,进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真正含义。通过语篇分析,学生可以逐层了解文章寓意,并在语境、体裁等方面不断加深对重点词汇短语和语义的理解[4]。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相关阅读信息和词汇语法知识点,学生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想象空间,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合理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则可活跃学生思想,从深入领会文章主旨和语篇中的知识点,分析语句语义关联来掌握动态语言交际环境中的基础内涵,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语篇结构整体与部分有机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