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学生自身语音学习现状分析

(二)艺术类院校学生自身语音学习现状分析

1.艺术类院校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语音学习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师和学生重语法,轻听说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方法,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语音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从而也影响听说能力的提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英语学起来非常吃力,不会说,也听不懂,并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二、三、四级,很大部分学生感觉听力基本听不懂,只能靠猜,勉强靠阅读和语法拿分。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基本上就等于背单词、学习语法和做阅读训练,对英语语音学习并没有正确的认识。

2.艺术类院校学生英语语音的具体问题

(1)没有系统的英语语音知识体系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英语基本都非常薄弱,在基础教育阶段和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接受的英语大部分都忽略了系统的语音知识学习。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使学生的精力主要投入词汇和语法,很少关注英语语言本身和语言自然属性的语音,导致大部分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连英语中最基本的48个音素都不认识,也无法区别元音音素和元音字母,从而无法在遇到新单词时根据音标来拼读出单词,进而丧失了英语最基本的自学能力。

(2)没有正确的语音学习方法

一方面,艺术类院校大学公共英语课时较少,课堂练习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只能在课堂上给予语音教学和指导,语音学习和纠正需要时间刻苦练习才会有较大的进步。然而,很多学生学完之后根本不去练习巩固,这也会导致许多学生虽然上课认真听了,语音却依然无明显进步的情况。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为了记住新单词,甚至在单词边上标注读音相仿的中文以便于记住读音。如把单词phantom标注成中文“翻腾”,这种记住单词读音的方法一方面会造成学生对单词的误读,另一方面这种在英语学习中把读音和拼写割裂开来的做法也会使学生感觉难以识记单词而越学越累,久而久之,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3)发音受本土方言影响严重

就语音而论,每个地方方言的语音系统中都有需要纠正的方音,使用其语音系统某些已经存在的音素来替代应有的音素可以看作是普通话在推广进程中的“本土化”现象。英语语音在中国“本土化”的成因与此相仿[1]。英语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而汉语中有23个声母(辅音),39个韵母(元音),因此,英汉两种语音系统中有发音相同的音,但总体来说发音部位和方式都不是对应的。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相关语音时没能正确把握发音要领,就按照自己母语中相仿的音进行替代。如把单词mouth读成“毛丝”,发成[s],也是因为中文里没有对应英文发音而依赖于找对应相似的中文发音来代替所造成的。还有就是地方方言中有时候会把一些音混淆,造成英语中也跟着不能加以区分,如四川的学生很多时候无法区分英语音素[f]和[v]、[n]和[l],以至于在单词发音时把very说成是weary,把单词knife说成life,闹成笑话。中国学生英语语音的最大问题并不是音素发音本身,而是重音、节奏和语调的运用[2]。这一问题就是来自于英语句子和片段中的重音、连读、弱化、爆破、语调等方面的障碍,中文在这方面的不同语音体系对英语语音学习形成干扰,形成人们所说的“中式英语”(China English)。如:很多学生平时生活中将`interesting读成in`teresting;音的连读not at all;句子语调she is a beautiful girl,isn’t she?往往说成降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