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是建立民族自信的教育
2025年11月27日
三、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是建立民族自信的教育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的这一目标变得更加丰富,又分解成“两个十五年”。对此,新华社评论道:“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要走向的,是一个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时代。”
2018年寒假,苏外组织了一批学生走进美国参加“文化寻力”体验之旅,学生们在进入美国学校插班学习时,不仅抓住各种契机向美国同学介绍苏州园林、中国文化,更携手美国学生策划举办了主题为“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的新年集会,不但吸引了当地居民前来参与,中央电视台也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在采访中,我们的一名学生自豪地说:“我们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对外传播中华民族的骄傲,让世界的未来更了解‘中国’,通过活动融合,也让中国的未来更了解‘世界’。”
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始终与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紧密相连,我们始终不忘两个目标:办中国学校,育中国公民,建设一所最具国际理解力、国际对话力、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具备核心素养、通晓中华文化的中国公民;立足三个“根植”——根植文化,走向融合;根植中华,走向世界;根植历史,走向未来。教育应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培养未来10年后、20年后、30年后的多元复合型人才,不断迎接和应对挑战。
教育面向未来,不管未来如何开放,都应该牢记一个使命: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承担起中华文化使者的责任,扩宽各种渠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精华和智慧,在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强调国民的自尊、民族的自信、教育的自主、文化的自立,让学生通往未来世界的道路更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