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广泛收集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中,教师与家长起到关键作用,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纲要》中的内容,应积极树立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的理念,按计划分工收集相关资料,再通过检索文献、网络查询、外出采风、家长协助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传统文化资源,使课题资料库变得更加丰富。首先,大家一同翻阅相关理论书籍与资料,如《苏州文化丛书》《苏州桃花坞年画》《幼儿游戏》等,了解苏州民间教育与艺术文化;其次,教师组织幼儿一同参与外出采风收集素材,如参观桃花坞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一边欣赏优美的陈列作品,一边聆听老艺人介绍关于年画的制作与所用材料;在采集课题材料时,还可对相关资源进行挖掘,如苏州扇子、丝绸、丝竹等,在采风过程中切身感受苏州文化的源远流长;家长们带来了《苏州年画》的VCR合集,还有一些苏州刺绣、丝绸、年画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大量材料;另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络上下载了许多图片与音像资料等,并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桃花坞年画图片打印出来备用。
2.赏析年画,树立和谐观念。苏州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还有许多创新之处,能够与现代艺术发展趋势相适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创造性。在《纲要》艺术“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了解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其情感与审美情趣,树立和谐观念”。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十分注意体现内容的时代性。例如,《一团和气》桃花坞年画属于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充分体现出民间特色与浓郁的乡土气息,该图为圆形,一位身材圆润、笑呵呵的慈祥老人盘腿而坐,容貌和善,衣着华丽,双手展开一幅画卷,上面写着“一团和气”,这一思想不但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和”的认识与推崇有所关联,还与我国当代提倡的“和平”“和谐”关系紧密。将此类年画作品引入幼儿绘画课程中,能够以新颖时尚的内容吸引幼儿的眼球,以美好的寓意在幼儿心中播下美的种子,使其能够从小树立和谐观念,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主动地感受美、欣赏美。对于小班学生,也可鉴赏一些桃花坞中关于苏州园林风景的作品,让幼儿从中学习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道理。
3.通过历史故事引导幼儿动手创作。幼儿由于年龄尚小,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普遍具有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动脑思考,并从中获取启示。桃花坞年画除了反映传统观念、伦理道德外,还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民间故事,如《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岳飞精忠报国》等,桃花坞年画将民间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纳入创作,产生了杰出的作品,在推广故事的过程中,弘扬了民族精神。在幼儿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可将其作为重要资源,通过讲讲、想想、画画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与桃花坞年画的创作特点、形式相结合,画出自己心中的穆桂英、岳飞等,使幼儿们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开阔了审美视野、拓宽了审美认知领域、激发了热爱民族的情感,初步了解什么是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