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内容学习的深入

三、操作——内容学习的深入

弗莱登塔尔(Fredengthal)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让孩子动手操作,理解最直观的知识,相信对构建数学思维是大有帮助的。Harcourt版Math教材在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二年级的这一知识点安排中,首先安排了“Take a Survey on a Tally Table”(用计数统计表进行调查)(图7),让学生主动去收集数据,并用Tally Table记录结果,指导学生进行数据调查,然后帮助学生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图7 Take a Survey on a Tally Table(用计数统计表进行调查)

Harcourt版Math教材还特别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离不开实际应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每天面对大量数据,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数据,更是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初次接触统计的知识,就要有数据分析观念。Harcourt版Math教材在安排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后,单独安排了“Problem

Solving Skill:Make a Prediction”(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预测)(图8)。

图8 Make a Prediction(学会预测)

图8的例题中问到:Johanna看到袋子里有三种零食,如果在不数数量的情况下,怎样推测出哪一种零食最多呢?书上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Understand(理解题意)—Plan(思考步骤)—Solve(动手解决)—Check(回顾检查)。书上给出的办法是Johanna用纸杯取一些零食,数出纸杯中每一种零食的数量,然后推测出整个袋子里哪种零食最多。这样利用样本推测总体情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据分析观念。

要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观念,“三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和“三差”(极差、方差、标准差)必不可少。我国数学教材中,小学阶段只学习“平均数”的知识,其他内容等到中学才会涉及。和我们不同的是,Harcourt版Math教材还继续介绍了极差、中位数和众数(图9)。

图9 Range,Median,and Mode(极差、中位数和众数)

教材中指出:“The three basic statistical measures—the range,median,and mode.”Range(极差)和Median(中位数)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练习数的排序;鼓励学生找Mode(众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多种呈现方式。我们知道Range是统计学中用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变异范围和离散幅度,它能体现一组数据波动的范围;Median是集中量数的一种,它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典型情况;Mode是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在学生初次学习数据分析的时候就引入Range,Median和Mode的概念,激发了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