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师徒结对模式,促进新教师“服苏外水土”

二、创新师徒结对模式,促进新教师“服苏外水土”

师徒结对是苏州外国语学校教师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新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二年胜任教学、三年形成特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苏外的应届大学生都是通过比较严格的面试筛选才被录取的,他们除了要具备在苏外教学的基本条件,还必须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提高把握教材及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客观地说,“师徒结对”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现有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为年轻教师能早日胜任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甚至成名成家搭建了宽广的平台。为了提升师徒结对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扩展和深入:

1.延长“师徒结对”的周期。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由此可见,学校在组织“师徒结对”活动时,要适当考虑青年教师成长的特点,适度延长“师徒结对”的周期,让师傅能够有充裕的时间系统地指导,也让徒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系统地学习。建议这个周期为三年,至少两年。

2.定期开展集体性研究活动,实现更广意义上的“一徒多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由师徒双方参加的研究性活动,让广大青年教师通过集体研究这一平台,结识更多的名师,聆听更多“师傅”的教诲,达到“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的目标,实现更广意义上的“一徒多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师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尽快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乃至名师,有些年轻的师傅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师徒结对是一个师徒相长的过程,师徒在共同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获得进一步提高。

4.建议学部安排班主任师傅,指导青年教师完成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