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规划的选题

(五)基于生活规划的选题

学生触摸真实生活是项目式研学的核心要义。“城市公共自行车使用年限最优化研究”“商品定价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研究”“苏外直饮水模式的可行性研究”“生活用水硬度软化研究”“生活中塑料垃圾的精细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研究”“中学生‘住商’的培养研究”“含糖饮料调查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等课题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敏锐地抓住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带领学生展开数学建模、理化实验、审美设计等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着力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研学是围绕特定任务展开的团队协作、学科融合式的学习,其实施过程耗时长、组织要求高、有机整合难,为确保实践效果,下面以“苏外社团报名系统设计研究”课题为例,阐述如何控制好核心要素。

项目式研学案例:“苏外社团报名系统研究”主要流程

一、调研阶段

组员们深入了解苏外初中部社团目前的规模与运作方式,探讨苏外社团管理系统设计的最佳模式及实现的可能性。在这个阶段,小组成员们分成两个小组:以吴王言修及吴子昂牵头,分别走访了初中部社团管理刘老师、吴主任,掌握初中社团开展的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管理要求,课题组再组织了多次有针对性的讨论,探讨苏外社团管理实现的方式。在课题组指导赵凌君老师的帮助下,最终形成可行性报告,组内分工画出社团管理系统流程图。

二、深入探究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课题组在赵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深入学习系统开发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软件,主要学习掌握了ASP程序脚本语言、Dreamweaver网页编辑软件、Access数据库、Windows 2008 Server服务器设置等知识,为系统的开发做知识的准备。

三、模块开发阶段

1.根据系统需要,课题组首先利用Access建立了社团管理关系型数据库结构,经过两次的讨论与修改,最终成形。数据库的各个表分别为:管理员数据表(admin)、社团信息表(course)、学生信息表(students)、教师信息表(teachers)、成绩表(result)。

2.根据流程图,课题组利用Dreamweaver 8搭建一个互动的网站平台,分为首页、学生注册、学生登录、教师登录、管理员登录等模块,这几部分涉及学生、老师、管理员三个实体,他们互相关联,数据表之间要进行有效数据传递。

3.在赵老师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在网页中嵌入ASP脚本语言,基本完成了各模块之间的功能,学生模块实现了学生注册、学生登录、学生个人信息修改、社团报名、查看社团报名情况、社团成绩查询等功能,学生只有通过老师的审核才能注册成功,只有使用账号密码登录后,方可进行以上的功能;教师模块实现了教师登录、社团报名查询、个人信息修改、查询并修改社团组员成绩、社团课程安排上传等功能;管理员模块实现了管理员登录、添加社团课程、修改社团课程、删除社团课程、查看各社团报名情况等功能。

四、页面美工阶段

课题组用了2节课的时间完成了现有页面的美化工作,加入了诸多的苏外元素,如学校logo(标志)、各社团早期的精彩活动图片,在系统开发中体现出了苏外特色。

五、内部测试阶段

为了检验系统的可行性及稳定性,课题组还进行了大量的组内系统内测,以布彦杰老师为专门的负责人,对现有开发的系统进行局部测试,还真的发现了大量的小bug,组内成员共同研讨并及时纠正,确保了程序开发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六、结题评比阶段

撰写研究论文及报告,参与结题展评。邀请软件工程师作为专业评委参与结题点评。

“苏外社团报名系统研究”课题是项目式研学课程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基于生活,从无到有,赢得了校内师生的广泛赞誉。其成功的原因在于研究过程非常好地控制了以下5项关键要素:

1.完整的流程设计。项目式研学需要关注好四个维度的内容:①学什么?项目式学习的主要学习目标是掌握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②为什么学?项目式学习是为了解决真实问题,实现知识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③怎么学?在学习的工程中,通过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并锻炼动手实践能力;④学得如何?对于PBL学习的评价包括:学生获得的知识、学生习得的方法及最终完成的作品。只有将四个维度都关注到,才能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研究流程,即调研筹备—项目选题—任务计划—方法指导—策略深化—成果生成—总结评价。完整流程的闭环确保了研究的规范推进,使学生获得了完整且宝贵的研究初体验。

2.合理的项目分解。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展开才能获得细致的研究入口,取得实质的研究进展。项目分解、任务细化与子课题设计是同一个道理。在某个选点下,谁能开动脑筋从多角度展开,谁就能获得研究的灵感,取得独特的成果。没有合理的项目分解就难有深入的研究发现,难有客观的研究结果。囫囵吞枣、泛泛掠过的现象是项目式研学需要竭力避免的。“苏外社团报名系统研究”在模块开发阶段的项目分解细致科学,有效保障了系统设计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3.持续的动机激励。项目式研学有很强的实践性、体验性和学术性。随着研学的逐步深入,部分同学会越发感觉枯燥,从而减弱兴趣,消极应付甚至退出。保障学生能持续保持学习热情,推动项目式研学有意义地持续下去,关键有三点:一是保障每个孩子参与的自主权,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原始创意;二是创新变化研学活动形式,适时进行组内展评,让每个人的贡献得到呈现;三是适当借助物质奖励,调节团队气氛。

4.成人的专业参与。项目式研学的课题有一些是结果既定的,在成人专业视界中也许是小儿科,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却是一场完全陌生的旅程。这个研学旅程中发现了什么,如何发现的,其获得的过程经验是否能被认可和鼓励,对学生的未来的持续学习的信心影响深远。为此,多年来苏外研学的各个课题在实践过程及结题中都广泛要求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参与指导评价和反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太湖水检测研究”课题得到了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的热情支持,“苏式糕团民俗文化研究”课题得到了苏州黄天源传承人的亲自指导,“中学生‘法商’的养成路径研究”课题得到了某法院院长的高度肯定等。研学课程开展至今,已有数十位各界专家参与,无不感慨,无不热情,无不鼓励。研学的各个环节中有了成人的专业指导与反馈课题的价值与意义得到了升华,参与学生更增了几分自豪感和责任感。

5.规范的学术呈现。项目式研学为突出“学术性”启蒙的理念,在选题立项、调查采访、实验比照、论文格式、参考文献等诸多细节上尽量按照专业研究范式模仿进行。每期结题,我们都单独汇编一册课题文集《破茧的力量》,入选小论文和报告要求学生写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发现的、创造的、困惑的,不说假话、空话,不抄袭,以期让每个参与的学生真切感知科学研究的严谨路径和审慎的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