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迁移,将语文要素转化为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基于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的语文教学,教师需探索深度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建构知识与能力转变;教师基于教材特点及学生已有经验确立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方法等迁移运用到具体情境,尝试解决学习与生活问题,在实践中积淀阅读与言语经验,提升阅读与言语品质,建构语文能力。
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一以贯之的设计实践,低年级的“字词句运用”,中高年级的“词句段运用”,意在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丰富言语经验,提升言语品质。在单元编排中,有精读、略读课文,精读有精读学方法,略读是用学得的方法自主阅读,进而培养能力。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牛和鹅》一文的旁批形式意在教学生批注的角度(在写得好的、有疑问的、有启发的地方写批注)、方法(标画词句、写简单批语、重读文章和批注、与伙伴交流)和好处(加深理解、有新发现等)。
精读教学生阅读策略,略读教学生迁移运用策略,通过反复实践,学生学会阅读,成为积极的阅读者。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预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通过旁批,以表格、泡泡等形式引导学习抓住题目,借助图画、情节内容、生活经验等,学习有依据地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文前阅读提示、课后习题指导学生从多种预测视角进行预测实践,学会不断反思预测是否有依据,“修正”自己的预测;《不会叫的狗》阅读提示中引导学生预测不同结局,并在课后交流自己的预测及理由等。通过教学,学生将预测视作阅读常态,逐步形成预测习惯。
总而言之,基于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的语文学习,让我们从模糊走向清晰,让语文要素落地;从零散走向整合,将语文要素逐层落实;从肤浅走向深刻,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将要素转化为能力,最终学会学习、表达、思辨、合作,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学习与生活问题,提升了核心素养,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