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理性实践的背景
2025年11月27日
一、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理性实践的背景
伴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合作得到了加强,同时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不论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还是知识信息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科学教育,而且需要人文教育,两者犹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但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革新带给人类的福利及科学知识力量的过度宣扬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弱化,在社会和教育制度导向下,学校偏重学生的科学教育,疏忽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教会学生生存的手段,忽视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成为学生学习和专业选择的指导,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自身修养。当这些学生踏入社会,存在的社会弊端会日益暴露出来,比如很少重视观念性、价值性的理念和理论的学习,忽视道德、善良、传统风俗等伦理信条,将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诚信待人等传统美德抛之脑后。人们开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进行反思,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科学文化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完整的幸福,功利化的科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幸福健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世纪末,我国开始推行教育体制改革,开始重视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在人文教育中渗透科学精神,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应运而生。所谓“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就是既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又注重人文精神的关怀,以科学教育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价值和目的,两者融合渗透,引导和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科学人文素养是当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产物,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内在要求,是塑造完整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变“人为的教育”为“为人的教育”,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素养的复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