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课堂中思维培养模式的重叠
数学教学也是培养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教学手段。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数学课程的知识是由数学语言来表达的,数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数学问题的解决,其实质要么是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要么是把元问题翻译为数学语言,再把所得结果返回到元问题的过程。
苏教版中计算部分的教学,每一步的算理都要让学生体验理解,讲解比较细致。老师上“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的时候,学生是通过把未学的计算转化成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老师在学生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黄色的框和红色的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经历计算过程的探索,总结计算方法。中教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步步引导。
苏教版还注重“一题多解”,一年级学习“20以内退位减”的时候,如“计算15-9”:第一种方法叫“破十法”,即10-9=1,1+5=6,这种算法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第二种方法叫“平十法”,即15-5=10,10-4=6,有个别学生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想加算减法”,即想9+6=15,所以15-9=6。因为学生对于加法比较熟悉,因此这种方法是用得最多的。解法的多样化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层次的有效方法。
思维的培养在外教的课堂中体现也很明显。外教通常是以大问题呈现,发散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找寻解题方法,经历探究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中外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色,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互相借鉴,可弥补单一课堂中的不足;融合两种教材内容,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能力。有教就有思,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是走向成功的起点。每个教师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幽默,则课堂气氛活跃;有的教师沉稳,则课堂教学严谨细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教学风格,通过中外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融合,我们可以体验课堂中的不同教学方法和人文素养;可以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更好地融合两套教材,以促进中外教师教学的完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