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全民族

四、1+1=全民族

文化全球化的当下,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或世界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只存在于自己的文化中。“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廊”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民族区概念,表示多元文化是不断地相互交融,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指南》概括有32个目标、87条建议,其中社会适应的子目标——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中,有6条建议都与中国和民族相关,从幼儿认识国旗、知道国歌,到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奏国歌、升国旗时能主动站好,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民族,知晓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文化不仅仅在一次次活动中表现,更是形成幼儿的经验,而获得经验的过程是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进行连接的主动过程,需要一些积极的反思,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未来的教育,需要孩子们真情传承中国文化,敞开心扉拥抱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地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今天,一提及中国的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认为这种传统礼仪是过时的东西。然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托、小班的孩子可以擦擦桌子,为家人捶捶背;中、大班的孩子可以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和家人一起做一顿饭菜;孩子来园、离园时都能热情地与老师打招呼;小伙伴之间友爱互助,礼仪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

纵观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会否定自身的传统礼仪,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下的中国幼儿园,应帮助幼儿“盛开国际前,根深中国内”,提出有别于常规的思路和见解,将现有中西方思维模式、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融合与西方民族色彩叠加组合,做到1+1>2。在学习西方礼仪的同时,也加强自身民族传统礼仪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