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

(一)课程

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总体目标。

中西方高中阶段课程体系总的培养目标是基本相同的。中国注重均衡全面的培养,西方更愿意看到学生的独立、个性和特长。

2.学术目标。

中国高中阶段学术目标清晰明确,以大纲和考纲为纲,要求严格、具体。西方课程的学术目标相对笼统,但有严格的底线要求和功能定位;对于学术要求没有上限,甚至大学内容可以提前至中学学习,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囿于基本学习内容和进度,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术能力,在其进入大学后给予相应的学分抵扣(以A-Level课程为例,我校毕业学生在美国大学最高抵扣学分高达120分,相当于大学阶段应修学分的一半左右);高中和大学的关联度相对较高。

3.教学内容。

中国高中课程分科清晰,国家课程主导性强,主次明确;部分省市的高考试点和学业水平测试依然围绕国家课程的组合平衡展开;课程数量较少且相对固定。西方高中通常都提供几十门丰富的课程选择,不设文理限制(除个别专业有特殊要求),这和西方国家的大学招生自主制度有关。

4.评价方式。

中国高考选拔既讲究学术公平,又考虑地区差异,基本以学术成绩作为唯一选拔标准(近年来部分大学开始尝试自主招生)。西方大学招生更在乎学生特质与大学的匹配,除了将学术成绩作为重要的指标外,还要有学生自我的评价陈述、个人经历、他人的评价推荐等,更立体多面地选拔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