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信地“开口”,使“开口”成为一种基本能力

(三)让学生自信地“开口”,使“开口”成为一种基本能力

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和交流的机会。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精彩的课堂发言,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功感,从此爱上数学学习

1.教师要掌握教学对话的一些技巧。

(1)提问要设计。在教学中如果完全依赖于自发产生的问题很容易偏离目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可以增加实现教学对话的可能性,可以将问题集中于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目标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即使学生达不到某些层次,也会使学生将注意力转向更高水平的思考,使学生能更清晰、简洁地表述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开口”上一个层次。

(2)提问要含蓄。所谓含蓄,指的是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思考性,问题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将学生的典型错误作为问题设计的源题,在教学中注意归类、总结、延伸,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

(3)提问要留白。任何问题的提出,老师都不必着急公布答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学生如果没有形成明确的观点,没有梳理好发言的要点,他们也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老师要学会等待与留白。从听到问题到解决问题,大脑有一个思考和处理的过程。如果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内的充分讨论后形成了独特的见解,相信大部分学生都有表现欲,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4)评价要中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不但要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且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共感共鸣,并及时给予学生中肯而明确的评价,肯定合理地指出学生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2.让学生提问成为师生对话的主要形式。教学对话不能仅是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主动开口提问。首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经常提问;其次,要教会他们如何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分析,找出规律和结论,以及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述。

总之,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的意识,要有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主动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要让学生有话可讲、有话要讲、有话敢讲,让学生“开口”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