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还自主权,提供创造空间
新课改倡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为他们的创新培育一片肥沃的土壤。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过程的设计,直至最终的课程实施,无不都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被束缚在老师、教材、课堂的学习,实际是一种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创造性也因此被掩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我感悟、自我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体应做到:首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自己会学,能够学会,敢于放手让学生上台表演,确定主题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和再创造者。其次要增强民主平等的观念,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发言权,鼓励他们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自由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掌握自主权之后,我们还要给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空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在陶行知先生看来便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没有一项发明创造是凭空出现的,都是在苦心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重视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与形成新经验,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同时教师要注重创新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借助创新的教学观念、模式和创新内容,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预留一个板块,让学生改编课文内容,以自己的理解演绎故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学生园地里,欢迎各位学生入驻,把他们创新的作品张贴在此,供大家欣赏交流。只有允许多样性的存在,才能百花齐放,创新的大花园才会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