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版本教材中知识应用的设计
练习的宗旨在于强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应从趣味性出发,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数学,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学有所用是各种版本教材在编写上都亮出的特色。两种版本的教材都在巩固、强化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设计了形式不同的练习方式。另外,在突出知识拓展性的同时,教材编排上还遵循了学生学习中的身心特点和思维特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不同教材的编写各有千秋,教师要在对比研读中感悟,在实践中领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对教材的解读,心中时刻要有“处处是教育”的信念,给学生营造在知识中成长的氛围。如何有效利用两版教材的优势,合理整合教学,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尝试。
通过对比分析及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美国Harcourt版教材在引入、建立、深化等环节与我们苏教版教材有所不同。与苏教版教材(图5)相比,Harcourt版教材(图6)特别注意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的密切联系。我们在进行两种教材的对比分析后,要发掘其中的内在联系,汲取美国教材中的创新点,完善补充我们苏教版的教材。

图5 苏教版

图6 美国Harcourt版
[附]融合教学实践案例设计: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融合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和美国Harcourt版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第27章教材设计的教学,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1.利用模型,唤醒已有经验。
谈话:瞧!谁来了!——米奇和米妮。今天他们要和我们一起学数学。
(1)依次出示1根小棒、1个方块。
谈话:这是1根小棒,这是1个方块,它们都表示1个“一”。
(2)依次出示1捆小棒、1条方块。
谈话:一根一根地数,10根小棒就是1捆;一个一个地数,10个方块就是1条。不管是1捆还是1条,都表示1个十。
(3)谈话:十根十根地数,10捆小棒是多少?(生:1个百)。十个十个地数,10条方块也是1个百。依次出示1大捆小棒和1板方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利用“小棒”“方块”“数珠”这些“一”“十”“百”的模型,引导学生提取结构化的块状知识,唤醒已有的认数经验,作为认数核心知识的“十进”与“位值”,为学生认识千以内数并理解其数学本质埋下伏笔。卡通人物米奇和米妮的加入,让学习活动更具童趣。
明确: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个百。(板贴:1个、10个、100个方块图,画进率图)。
(4)这样的1片方块是一百,表示1个百,也表示10个十,同时也表示100个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美国Harcourt版教材关于本课内容不同的地方。在认识了个、十、百之间的十进制后,笔者用方块图直观地展示,这样的一板方块是一百,表示1个百,一条一条分开仍是一百,所以一百还可以表示10个十,一个一个分开还是一百,一百又可以表示100个一,自然地融合了美国Harcourt版教材关于这一课内容的重点。

(5)提问:个、十、百这些计数单位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谁能说说它们在计数器上的位置?(板书数位:个、十、百)
(6)提问:老师想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怎么拨?能不能拨在十位,为什么?拨在个位呢?
小结:同一颗珠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活动】2.数像转换,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
(1)学习三百。
出示计数器,提问:现在计数器百位上有3颗珠,如果用这样的图来表示,要几板?(生:三板)你是怎么想的?
师:一板表示一个百,三板就表示3个百,3个一百是三百。提问:三百里面有几个一百,几个十,有几个一?
师:那六百里面有几个一百呢?有几个十?几个一?
(2)学习三百二十。
出示表示320的方块图,提问:现在这里的方块图分别表示什么?[手势引导,看一看左面(3个百),看一看右边(2个十)]
提问:你能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这个数吗?
指名拨珠,反馈:能说说这个数的组成吗?
再指一名学生说,齐说。
(3)学习三百二十四。
谈话:老师再添上4个方块,会在计数器上表示出这个数吗?
指名拨珠,反馈:这个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指名上来点课件)
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设计意图】从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有层次展开千以内数的学习,学生在珠像、物像、珠像和物象的数中来回穿梭,在具体与抽象之间不断转换,在操作中顺利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看方块图拨数,让学生在巩固拨数的同时,再次体会不同数位表示的位值不同。
(4)看图拨数后填空。
老师出示表示302的方块图。
谈话:刚才我们在计数器上拨出了三百、三百二十和三百二十四,考考大家有没有学会,请同学们看图拨数。(巡视)指名电脑上拨_____个百和_____个一合起来是_____。
反馈:怎么拨珠?十位上要拨吗?
对比体会位值,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三百二十,现在又认识了三百零二,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追问:如果2颗珠在百位呢,表示什么?
小结: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
【设计意图】对比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千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内化,再次在珠像图中体会同样多算珠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数不同。
【活动】3.自主数数,建立“千”的表象。
(1)体会千以内数的十进关系。
①十个十个地数,从八百七十五数到九百八十五。
米奇想和大家玩个数数游戏,这个计数器表示的数是875,他在十位上填了一颗珠,表示几个几个数的?同桌合作,边拨珠边数数。
指名拨珠,数到八百九十五时,提问:接下来数多少?为什么?
强调:八百九十五再添1个十,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所以,十个十个地数,八百九十五后面是九百零五。
②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九百九十九。
指名拨珠,数到九百八十九时,提问:接下来数多少?为什么?
强调:九百八十九再添上1个一,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所以,一个一个数,九百八十九后面是九百九十。
③数到九百九十九,再次体会位值。
提问:这里百位、十位、个位上都是9颗珠,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设计意图】千以内数的十进关系,并非所有二年级的儿童都能主动迁移,应在多样的数数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并理解。调动多种感官,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开展数数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十个十个、一个一个数的过程中感受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体会千以内数的数序,理解“满十进一”,感悟位值,进一步积累认数的直接经验。
(2)自主建构计数单位“千”。
①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
学生尝试拨珠。
明确: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提问:现在百位满十怎么办?
生:向千位进一。
追问:老师的计数器上没有千位,怎么办?
生:在计数器左边添上一个数位“千位”。
谈话:现在计数器上又多了一位新成员,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记一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千位在右起第四位。(板书:数位“千”位)
谈话:睁开眼睛,现在有了新的数位,当百位满十,我们可以向千位进一。课件演示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的过程。
提问:千位上一颗珠表示什么?
②一百一百地数,完善十进关系。
谈话:刚才我们请计数器帮忙,一个一个数到了一千,现在不用计数器,你会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吗?
课件演示把10片方块拼成一个大方块的过程,提问:一百一百地数,你发现了什么?(或问:一千里面有几个百?)
③梳理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板贴:1 000个方块图)。
④揭示课题(板贴:千以内的数)。
⑤品味“一千”,建立表象。
提问:10张100元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计数器将九百九十九添上1,一方面体会到数起源于数,另一方面他们遇到连续两次进位后需要再次进位,“千”这个新的计数单位呼之欲出,且由他们再创造而来,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学生将新旧知识融通,新构了千以内的数位顺序,感受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老师带领学生借助新年收压岁钱、数红包的过程,了解10张100元是1 000元人民币,让学生结合实际体会了一千,建立了一千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再转换成方块图,“如果把一千元用这样的方块图表示需要几片?”意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计数单位“千”的形成过程,建立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梳理各相邻计数单位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计数单位整体结构和特征的认识。
【活动】4.趣味游戏,适时巩固拓展。
投飞镖游戏:
(1)规则:每位选手投七次飞镖,投中绿环得1分,投中蓝环得10分,投中靶心得100分。
米奇得分(二百四十一) 米妮得分(七百) 黄老师得分(五百二十)
(2)提问:这些得分在数轴上大概是哪个位置?指名在数轴上指一指。
(3)排名颁奖,猜价格。
三等奖:一套《小小达尔文》,价格在一百三十八和一百四十之间。
二等奖:一台电子词典,价格是五百九十八往后数的第3个数。
一等奖:一台学习机,价格是最大的三位数。
提问:如果购买这台学习机,付一千元,应找回多少元?
【设计意图】趣味游戏搭建了知识到能力的发展通道。飞镖比赛,将练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观察飞镖在三个区域的落点情况,让学生结合数的组成说出数,巩固了对千以内数的理解;利用数轴,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学生初步积累了大小比较的经验;价格猜想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数序中蕴含的德育。
【总结】5.全课小结,提出新的问题。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千以内的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千以内数的问题?
【板书设计】
千以内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