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境与合境:四则运算的链接

三、分境与合境:四则运算的链接

学生认识了除法以后,小学阶段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都认识了,同时也了解了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但除此之外,能否打通加乘、减除、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梳理运算意义体系呢?苏教版教材在加乘方面有所涉及,但是忽略了减除之间的关系。下面引用Harcourt教材中对减除的内容安排,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进一步的启示。

例题(图4)给出“Ana has 12 game pieces for a game.Each player gets 4 pieces.How many people can play?”(Ana的游戏中有12张卡,每个人可以拿4张,多少人可以一起玩?)题中列出了除法算式12÷4,并且每个数表示的含义也都写清楚了。接下来,教材中给出了两种寻求结果的方法:左边的方法是借助数轴,在Harcourt的Math教材中,数轴从一年级学习加减法就出现了,从某个数开始,加则往前(右)数格子,加几就跳几格,最后落到哪个数,哪个数就是答案。同样,减几就向后(左)跳。迁移过来,这里利用数轴寻找除法算式的结果,从12起,每次向后(左)数4,到0为止,一共减了3次,所以答案是3。右边的方法则是直接做减法,每次减去4,直到减完,减了3次,结果为3。

图4 除法与减法的联系

如果把加法看成一种“合”的过程,那么乘法就是“等合”,乘法可以看作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同样的道理,如果把减法看成一种“分”的过程,那么除法就是“等分”,当然,有时候刚好分完,有时候还有剩余,于是接下来会继续学习“余数”。

这样构建运算意义并非否定教材的原有表述,而是对教材运算意义的一种补充和丰富。我们构建数学的结构和体系,就是让一线教师以“深度教学”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从“理性思维”逐步走向“理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