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利用教师的示范导向作用

二、积极利用教师的示范导向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导向作用明显。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切合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在高中数学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去体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展示给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教师想方设法想做的事就是如何让学生明确而高效地掌握知识,若学生理解,则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2 设

(1)若存在x1,x2∈0,[]2,使得g(x1)-g(x2)≥M成立,求满足上述条件的最大整数M.

(2)如果对任意的都有f(s)≥g(t)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思路评析:函数中的存在性与任意性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题型。教师在高考复习时多以“题海”战术来突破,不仅效率低,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如何通过研究具体函数及其图像,准确将任意性与存在性问题转化为函数值域关系或最值关系,有效地指导学生突破是摆在每一位高三数学教师面前的任务。所以对于此类问题,笔者在讲解的时候会淡化问题背景,不刻意追求问题的完成度,而是通过命题的等价转换,分类比较,从而得到关于任意性与存在性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示范导向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解答问题时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就是要不断地探索更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虽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的,但只要我们长期不懈追求与坚持,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得提升,能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是做老师的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