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智慧技能的开始

二、辨别——智慧技能的开始

加涅(R.M.Gagne)把智慧技能分为五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构成一个层级关系:辨别——具体概念(以辨别为条件)——定义性概念(以具体概念为条件)——规则(以定义性概念为条件)——高级规则(以规则为条件)。

奥苏伯尔(D.P.Ausubel)认为,学习者在接触一个陌生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细节,要比从已知的细节中概括整体容易一些。学前儿童主要是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方式获得知识,当他们入学后,获取知识的方式逐渐变为由一般到具体。因此,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

在美国Harcourt教材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全方位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教材先引导学生学习了Concrete Graphs(实物统计图)(图3),然后让学生根据实物统计图回答问题,所给的问题也是简单的,比如各个项目有多少,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

图3 Concrete Graphs(实物统计图)

学生在学习了最基本的Concrete Graphs后,再学习稍微抽象的Picture Graphs(图像统计图)(图4),学生画出简单图像表示物体,进行分类整理数据。学生在画完统计图后,照例要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学生在通过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数据分类整理所呈现出来的结果,这也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目的所在。如果将这种展示的结果整齐地画在格子里,就是条形统计图的雏形了。

图4 Picture Graph(图像统计图)

一步一步深入学习后,学生开始学习Tally Table(计数统计表)(图5),这是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没有直观表象,学生需要用抽象思维进行理解。同时,学生开始学习自己收集数据了,教材中要求学生向组内学生提问并完成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

图5 Tally Table(计数统计表)

接下来学生学习Bar Graphs(条形统计图)(图6),学习条形统计图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看到数量之间的差异,数据比较起来一目了然。同时把Tally Table和Bar Graphs放在一起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两种统计图表的区别和联系。

图6 Bar Graphs(条形统计图)

在学习了这几种方法后,教材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让学生利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问题,所给的问题非常简单,目的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