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物理竞赛的几点建议

三、对中国物理竞赛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中美物理竞赛在四大力学方面考查的知识点的广泛度相差不大,说明考查知识点的广泛度并不是中美学生创新能力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是中国物理竞赛同一模块知识点考查的组合率较高,题目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解答这一类难度较大的问题,培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总结相应的解题“套路”,从而容易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按照固定的解题步骤解决问题。这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矛盾的,因为创新能力应是一种不被限制、拘束的能力。笔者认为,创新能力可以从学生的思维是否被禁锢、思想是否灵活得到体现。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创新出之前没有的东西的能力,一旦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形成定性思维,那么该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够的,因为这一类学生的思维已经形成了“套路”,并习惯于遵循“套路”解决问题,自然无法跳出固定的思维定式,进行有效的创新。

美国“物理杯”竞赛题目较为灵活,虽然难度相对较低,但学生可以一题多解,思维不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美国“物理杯”涵盖一些关于物理学史的问题,可以帮助命题人寻找到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从而进行引导与培养。学生通过了解物理学的近况及发展,有助于培养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所以,通过中美物理竞赛知识点考查的对比研究,对于未来中国物理竞赛的发展,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建议:(1)降低题目难度,增加题目灵活度,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知识点组合考查灵活化,而不是某一个知识点贯穿到每一题中;(3)尽量减少考查数学计算能力的题目,同时可将关联的题目改为独立的题目,而不以大题套小题为主;(4)减少让学生通过阅读题干信息、理解新概念后解决问题的题型;(5)增加对物理学史相关知识的考查,如物理学家及其理论、近几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