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多样的民俗文化,丰富语言积淀
2025年11月27日
(二)感悟多样的民俗文化,丰富语言积淀
苏州童谣源于典型的江南水乡传统的苏式生活,苏州童谣唱起来,便唱出了幼儿所在地的乡土文化与民风民俗。幼儿能从中了解历史苏州的市井文化、大小街巷、时令土产等广博的知识。例如,“正月里,闹元宵;二月二,要吃撑腰糕;三月三,祖师报;四月十四白相神仙庙,神仙花,神仙猫,神仙乌龟神仙糕;五月端阳龙船闹,七里山塘闹滔滔;六月里白相赤脚荷花荡;七月七,掷乞巧,织女牛郎渡鹊桥;八月中秋拿香斗烧,九月重阳要登高;看会要到十月朝;十一月里雪花飘,买点美酒与羊羔,暖阁红炉用炭烧;十二月廿四要送灶,买点糖锭糖元宝”,这首童谣就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苏州不同节气的民俗传统、美食知识等。又如“一人弄,二门口,三茅观巷,司(四)前街,吴(五)趋坊,菉(六)葭巷,戚(七)姬庙弄,北(八)街浪,九胜巷,十全街”,通过从一到十的依次数数将苏州的主要街巷串联起来,便于记忆,又充满趣味性。而《牵磨子,下圆子》《笃笃笃,买糖粥》《苏州名小吃》等童谣更体现了苏州是美食的天堂,讲究不同的时令有不同的吃法。幼儿诵唱这些歌谣,可以极大地拓展文化知识,增加语言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