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融合

(一)课程融合

1.总体目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总目标。作为国家课程,必须考虑到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作为普惠、托底的基础。作为一所学校,可以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前提下,设立更多的特色校本课程,形成学校鲜明的教育特色,以形成特色学校,比如传统足球基地校、传统乒乓球基地校、传统羽毛球基地校等。苏州外国语学校依据自身特点,以外语作为特色,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不同语言的学习机会。

2.学术目标。

可以借鉴西方学术目标,对于高中学术要求有底线,无上限。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囿于学习内容和进度,鼓励他们提前学习大学内容,为他们提供大学资源,提高高中和大学的关联度(目前,苏外有数名学生在高中阶段已自行完成了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另外,中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理论。一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引入STEAM理念,开设了3D打印、机器人等专用教室,开设了相应课程;一些学校以项目研究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在高中阶段理、工结合,书本与实践结合。

3.教学内容。

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提供较丰富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可以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特长凸显的机会。我们以国家课程为必修课,设立必选课和选修课。在保障主体课程的前提下,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突破文、理限制,让优者更优,特长更“长”。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但是多元的课程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4.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过程。在调整学术目标,丰富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多元评价和多元选择是所有创新举措的“压舱石”。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选择教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对评价的认识都有很大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满足孩子学术能力的进步,更期待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提供丰富的课程、多元的评价,满足人民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是较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教育的刚性需求。目前在苏外高中部,国内实验班的人数已经远小于国际班的人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