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应试阅读的功利性,激活学生关注文化差异的动机
2025年11月27日
一、巧用应试阅读的功利性,激活学生关注文化差异的动机
这里的“试”指的不仅仅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统考、中考等,也包含各种各样的竞赛与证书类考试,如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公共英语三四级考试,剑桥英语的KET、PET、FCE考试等。仔细研究考题,不难发现各类考试包含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中不乏优秀的阅读材料,题材和体裁很广泛,而且越正规的考试所选的篇章越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极高的可读价值。与此同时,既然是应试,获得高正确率必然是学习者的个人需要和目标。这所谓的功利性恰恰匹配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Keller教授提出的ARCS学习动机模型中的注意(attention)和切身性(relevance)。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已不能仅仅取决于掌握了多少语言知识,更取决于对文化的理解程度。一旦发现单词都认识却无法选对答案是由于文化间的差异所导致,学生们就会更主动、更耐心、更有目的性地去寻求文化的踪迹。此时如果配合适当的阅读策略指导,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良好的掌控感,就会产生信心(confidence)。最后通过内部的和外部的奖励(也就是分数和自我认同)强化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体验学习结果所带来的满足感(satisfaction)。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慢慢生成,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阅读策略上,我们围绕学生失分最多的三大类题型: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推理判断题,将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做了梳理,通过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英语阅读100篇》,在将语言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力的原则下,集中训练学生从一般性的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发展相关猜词、归纳、推理等多种阅读策略,培养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