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分析
2025年11月27日
一、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对幼儿的汉字教育存在着诸多观点,尤其是在“防小学化”倾向的幼教界,学前儿童识字教育让不少教师“谈字色变”,甚至某些地区的教育部门,面对学龄前儿童识字认字的活动,索性采用了“一刀切”的做法,因此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对这样一个敏感又极具争议的话题,多数幼儿园选择避而不谈。而在实际当中,汉字时常出现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孩子向大人询问路边的标识牌或书中的文字的情况,当孩子对文字符号已经有了初期的意识和萌芽,如何把握好“教”与“不教”的度,着实让很多老师纠结。
在越来越注重课外阅读的小学阶段,识字教育的“一刀切”势必加大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之间的坡度,而这个坡度越大,幼儿将来对语文的学习越难以适应。幼儿园不教汉字,很多家长便到社会机构去给孩子报学前班,解决孩子认字的问题。所以有教育专家认为,我们应当立法规定,把社会上所有的幼教机构和幼儿园全部纳入监管体系中。国外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立法机构立法,而中国现行的方法是通过行政制度来规范,但是这样做只能对体制内的公立学校起到管理作用,却不能监管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所以说,小学化倾向仍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那么在“一刀切”政策的背后,真正应该明令禁止的是什么呢?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深思这个问题。假如我们能够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需要,不再急功近利地对待汉字教育,而是用适合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教育方法,那么我们又何须那么多的“紧箍咒”呢?因此对于幼儿的汉字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根本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认识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