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引入民族文化
2025年11月27日
(一)问题情境引入民族文化
新课导入环节中,我们可以将一些与新课相关的历史知识、数学典故引入课堂的学习中来,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思维过程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苏科版”)的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相关的内容时,笔者引入了《周髀算经》中记载的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不但知道了勾股定理的探究最早发生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的发现还要早了500多年,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讲到勾股定理的证明时,笔者介绍了赵爽弦图证明,学生通过学习和资料的收集,了解到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设计了这样一个弦图,这个弦图在中国数学界很有影响,从此我们开始了图证法,以后的数学家又陆续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图证的方法,图证法跟计算比较,是一种解题的捷径。
在今天看起来特别简单的勾股定理及证明,在当时人们却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探索出来。学生在学习之余,不仅感受到了前人研究数学不畏艰难的精神,更提高了自己勇于攀登数学高峰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