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学外国小说教学策略初探——用“钩玄提要”法解读《植树的牧羊人》
2025年11月27日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学外国小说教学策略初探——用“钩玄提要”法解读《植树的牧羊人》
李 瑞
【摘 要】基于一线语文课堂对于外国小说与中国小说的教学思维同轨现象的思考,笔者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探索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小说的教学策略。通过解读《植树的牧羊人》,呈现“钩玄提要”法思维挈领优势,进而开创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识的通渠。
【关键词】跨文化;外国小说教学;钩玄提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道:“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经典短篇小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其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审美视角、语言风格与中国传统小说差异很大,所以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尤为重要。在一线教学中,许多老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出发解读课文,缺乏创新设计意识和文艺鉴赏高度,没有透析外国小说中“人性”本质,导致解读浅近,缺乏对作品性格的尊重。基于此,笔者探索“钩玄提要”法,尝试转变教学格局,力求实现小说教学的精准切入,促进学生解读思维的提升、精神视野的开拓。
“钩玄提要”,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指的是探索精微之处,摘举纲要之处。一篇小说,字字珠玑,如何选点是技术也是艺术。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植树的牧羊人》为例,谈谈如何突破外国小说与中国小说文化差异的囹圄,引导学生汲取作品中的经典思想,领悟西方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