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传统文化教学困境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早于清晚期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古典文化体系。其创作主体为中华民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特有的结构,得以世代传承并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式样与体貌。仁、义、礼、智、信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民族文化精神,在我们的性格培养、人格养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时期,胡适率先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口号。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的融合和碰撞,西方民主、科学、自由等理念不断渗透,“洋”文化及“洋”节日的大量涌入,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度面临十分“尴尬”的境地;加之古典文学文言文气息较为浓厚,学生读起来有些费解,更加剧了传统文化在继承方面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