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热情,获得成功体验

四、激发创新热情,获得成功体验

创造是在一定的需要、动机、兴趣下产生的,是长期积累、教育引导的结果。它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是对世界的探索,也是自我的延伸。小学语文中拼音学习是比较难学、枯燥的部分,不少学生在刚入门时便望而生畏,产生畏难的情绪,以封闭的状态去面对语文学习,何谈创造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在课堂中,教师给孩子营造一个愉快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用兴趣带动热情,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教师要耐心引导、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语文拼音比较枯燥,但运用直观教学法就生动形象多了,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如教学拼音g,k,h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笔者运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如“一只鸽子咯(g)咯(g)咯(g)”,甚至让学生自己编写儿歌来记住字母。

成功的体验会诱导下次事件的发生,老师要善用这个规律,采取多鼓励和多表扬的举措。对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用言行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后续的动力,激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这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持续下去。通过激励、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学生会产生创新的勇气和自信。创新需要尝试,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发现和催开学生创新的花蕾,在创新教育的土壤中甘做辛勤的耕耘者,浇水、施肥,为创新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家》这课时,为了让学生仿照课文说“____是____的家”,笔者出示图片,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笔者会对大家的创造性想法进行肯定和表扬,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的不恰当,笔者并不会冷冰冰地说“错”,而是微笑着鼓励他“你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就这样通过种种行动,我们为学生的创新保驾护航。

我们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解放他们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生成和构建自己的真知,渐渐形成自己的创造力,实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