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魔术实践课题具体体验
1.学生视角。在学生眼中,五水合硫酸铜晶体——蓝矾,“有着大海一样深邃迷人的蓝色,犹如晶莹剔透的宝石”,在学习分离纯化技术——结晶时,学生被硫酸铜晶体结构的形态美所深深吸引,为化学之美而惊叹。在某次兴趣课题研究课上,学生提出想要自己制作“蓝宝石项链”。她们首先仔细研究了结晶的操作步骤,找出了需要的实验药品和实验器材,然后设计实验步骤,在热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冷却过程中放入了一根细长的棉质线绳,希望晶体可以在细线上“长大”,期待美丽“蓝宝石项链”的形成。但是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大部分蓝色晶体在烧杯底部结晶结块,线绳上只有很少部分有一些小颗粒的晶体。学生起初有些失落,但是在她们听到居里夫人经历了5 000多次实验才从8 t沥青里分离出0.12 g氯化镭的故事后,立刻重整旗鼓,尝试再做一次。到现在笔者还清楚地记得,两个14岁的小姑娘目光坚定地说:“老师,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出来的!”最后,她们经过多次尝试,在铜丝上做出了美丽的“蓝宝石”。
2.教师视角。两位学生的话虽然朴实无华,但是至今仍让笔者非常感动,因为一个小小实验的成功带给学生无限的信心,已经胜过千言万语的劝学真言,可见实践在学生兴趣激发上的魔力,在学生教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或许已超出预期。在类似的兴趣实践课上,学生有时需要合理地分工检索信息,沟通交流分享信息,协作准备实验材料,团结互助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了晶体的结构之美、溶解度制造的神奇,这些直观的、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对观察、研究认识化学新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求知的动力。当然实验中遇到困难、寻找方法、克服困难的这些经历也让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科学,能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充满着“荆棘”,凝结着无数古今中外科学家不懈的追求和探索。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史,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收获面对任何困难都百折不挠的信心。目前学生普遍生活优越,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气馁,经历这些可以让学生学会正视挫折、承受挫折和战胜挫折,就像中国诗词里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中气节的传承,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