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之内境外研学活动体系的建立

(二)一校之内境外研学活动体系的建立

学校通过参与各类研学活动内容的设计,可以建立起本校独特的研学活动体系。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等研发不同的项目,多元评价和综合考查项目结果,以优化教育结果和目的。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研学活动的内容不宜以课堂学习为主,应该安排足够多的机会使得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研学活动的内容应尽可能广泛,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各种不同的活动,积累丰富的人生、社会经验。针对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应设立相应的任务,在活动前解说,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成,活动后设置专门的环节让学生分享所得所思。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个参访地点、活动内容,由学科老师设置小型的小组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出发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了解任务的背景资料,并通过讨论等方式制订现场调研、考察等方案。在抵达现场后,按照既定方案,收集所需研究问题的资料、证据等。在旅行的过程中及结束返回后,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论证,并最终形成结果,在开学后与所有同学分享。而在团队管理方面,老师应关注学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时可能面对的问题,如因为脱离父母的管教,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的情况等。

到了初中阶段,针对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结合学科课程,境外研学活动应该进一步强调学术性,强调在“做中学”。同时,进入初中的学生开始逐步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在这一阶段可以开设主题突出的境外研学活动,让学生借助这样的机会体验各种专业和职业,通过亲身体验确认这些专业和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以进行关于职业生涯方面的初步教育。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升学压力繁重,学生对于研学项目的需求集中在是否对升入大学有帮助,是否对职业、专业的选择有意义。尤其是对于准备海外留学的学生来说,由于海外大学入学要求的不同,背景提升、升学指导、海外大学探校及海外竞赛变得尤其重要。高中学生也会变得比较有目的性,希望在参与的境外研学项目中可以获得某些证书、海外大学学分或教授推荐信等,可直接用于未来的大学申请。同时,他们也更注重项目的学术性,很多同学视这些境外研学项目为大学学术生活的“初体验”,希望通过这些项目体验到未来大学的学术生活。因此,在项目的设计中,应该更关注活动过程中学习的比重,设计各个环节要求。学生在相关导师的带领下,与团队共同做项目、做研究,共同撰写研究报告来锻炼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公共演讲能力等,并初步了解大学的学术要求。

由此,学校通过介入境外研学项目内容的设计,逐渐形成了从广泛到具体,从体验到学术的体系,适应了学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对职业生涯、学术生涯的规划,同时又规避了大多数生源直升的学校在各个阶段项目同质化高、缺乏区分的现象。